好書推薦《與成功有約》閱讀心得:高效人士的 7個習慣

作者史蒂芬・柯維,國際知名的領導力顧問,專研個人成長、領導管理、提高生產力等領域,曾被《時代》雜誌評為「人類潛能導師」,並入選為全美 25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更曾獲邀前往白宮接受美國前總統布希的請益。本書說明若要擁有高效,你需要建立的七個習慣。

史蒂芬・柯維 經典之作

與成功有約: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》1989年的經典之作,距今已經暢銷三十多年。作者史蒂芬・柯維(Stephen Covey)國際知名的領導力顧問,專研個人成長、領導管理、提高生產力等領域,曾被《時代》雜誌評為「人類潛能導師」,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更曾獲邀前往白宮接受美國前總統布希的請益。

柯維在 2012 年過世享年 79歲,在世的日子都在提倡高效習慣,離世前還在準備各種主題的著作,他期待幫助人扶搖直上,這樣的習慣學習不只是在企業,甚至許多學校也將其作為品德學習的課程內容。

在培訓產業時,就有滿多企業都曾提出想要上「The 7 Habits 」這堂課程,其中所談的就是本書所說的七個高效習慣,但因為這是一堂版權課程,剛好所合作的講師沒有人有相關認證,不然還真想要多瞭解課程的設計方式。

我有一個閱讀心魔,就是越多人想談的書,會讓我擔心掉入主流思想中,尤其知名 Youtuber 老高又讓本書再度成為話題,所以認識這本書,但遲遲沒有翻閱的動力。但這次閱讀起來,經典書籍果然有它的魔力,不只是書中的七個習慣讓我頻頻點頭,也剛好在職涯轉換的階段讓我有更多的思考跟提醒。


高效能的三種成功模式及七個好習慣

從內而外的三種成功,「個人成功」跟「公眾成功」,以及最終我認為的「人生成功」。
個人成功,探索自我價值及管理的方式,其中包含的三個習慣:

  • 主動積極:掌握選擇的自由,別讓不得不成為藉口
  • 以終為始:找到人生方向,建立人生原則
  • 要事第一:關於精力和時間的管理方法

公眾成功,你可能會問,自己不是公眾人物,該如何達成公眾的成功?
這邊的公眾可以想成是企業、團隊甚至是面對家人朋友,以關係的角度思考,讓群體能持續前進。其中包含的三個習慣:

  • 雙贏思維:不只在乎自己,也思考對方所需要的
  • 知彼解己:更強調傾聽模式。傾聽不是為了回應,而是為了解對方
  • 統合綜效:整體團隊合作的原則(當責思維)

人生的成功,則是透過不斷的更新與調整,並且在當中有意識的迭代,其中包含一個習慣:

  • 不斷更新:持續拓展自我學習,幫助自己及他人成長。

以下我將分享幾個特別有收穫的習慣要點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

主動積極:掌握人生的主動權

書中提到法蘭柯(Victor Frankl)的故事,他是猶太裔心理學家,在二次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,經歷了極其悲慘的遭遇,親友都在喪生於集中營中。每天面對極大的恐懼,不知道下一刻是生是死。除了面對自己的生死,還要幫同伴收拾遺體和骨灰。在這種任何人都會陷入絕望的困境中,某天法蘭柯卻突然意識到一件事:在客觀的環境下,他完全受制於納粹,納粹可以奪走他的親人、自由甚至是他的生命,但唯一奪不走的,就是他的自由意志。他發現「選擇的自由」——他可以選擇如何回應外在的刺激

法蘭柯開始想像自己成功逃離集中營後,未來他將四處分享這段經歷,並藉由自己的經驗鼓勵人不要放棄希望。正是這股「選擇的自由」,讓他不僅在精神上獲得自由,還幫助了其他身處困境的囚犯,甚至是獄卒,讓他們找回自我的意義和價值。

回到現實生活中,即使面對小事,我們也應該要有自由意志。常聽見這樣的話:「工作忙錄、總是加班,沒辦法運動導致健康出問題」、「因為被分配到沒產值的客戶,導致業績一直不見起色」、「因為客戶場地限制,導致課程學習效益不好」…等,這些日常的對話,就是我們把主導權交給外在環境,就會讓「不得不」成為藉口。唯有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推開阻礙行動的絆腳石。


以終為始:設立原則清單,讓一切有跡可循

「以終為始」這個觀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特別是在專案管理中,透過了解最終目標,將其拆解成為具體行動,最終達成目標。

同樣的,我們也能這樣思考人生的最終目的。如果今天參加自己的葬禮,會期待他人如何評價你的一生?會如何描述,代表你的所作所為?而這些就能成為我們人生選擇的原則。

在另一本書《原則:生活與工作》中,說到將工作及生活的原則列出,能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決策時更加從容。列出屬於自己的「使用說明書」,當面對抉擇時,可以透過其檢查是否與人生價值觀相同,若無法客觀判斷,還能請其他親友幫忙提供意見。

我非常嚮往那些擁有個人原則的人,不僅意味著他們對於想要人生有非常清楚認識,更重要的是,凡事都更有跡可循。我最近也在練習建立自己的原則清單,除了人生的原則,還包括更小單位的原則,例如筆記原則、居家管理原則…等,當我發現當把許多事物的執行方式列舉為執行原則後,執行起來更具效益,也更容易迭代更新。

提醒自己,每件事都有兩次的建構過程:一次在腦袋中構思期待,另一次在生活中實踐。


要事第一:找到工作跟生活更平衡的方法

「要事第一」不只是談到爛掉的時間管理習慣,更重要的是能依循「主動積極」、「以終為始」來思考,如何在各種角色中分配時間和精力,從而在工作及生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。而要事的管理核心是關注人,而不僅僅是關乎事情本身。

另一個讓我深刻提醒的點是,如何更好地授權。在當業務主管時,也會因為沒有有效的將工作授權,導致自己忙到死,卻無法更有效地帶動團隊的績效表現。

我認為其中的主要問題有兩個:一是不信任部屬能力,二是沒有明確列出工作標準,導致大家執行標準不一。若能建立團隊工作原則,並將部屬能力進行分類,嘗試教導他們執行與其能力相符的項目,應該能夠大大減輕主管工作的壓力。


不斷更新:人生優化過程

書中提到一則小故事:

森林中有一位伐木工人,為了砍下一棵樹,死命努力工作五小時了,精疲力竭卻進度有限。這時,你建議他:「為何不停下來把鋸子磨利呢?」對方卻回答:「我沒空,我連砍樹都來不及了,哪有時間磨鋸子!」

看到這裡,你應該跟我一樣,覺得這位伐木工人很可笑,但事實上,我們常常也是這樣可笑地面對生活。

很多人都在談復盤、迭代,我認為與「不斷更新」是一樣的概念。在人生中沒有唯一解,只有不斷地找解答的過程。而我們也需要透過各種面向的磨練來幫助自己成長,書中提到透過這四個面向來不斷磨練自己:

  • 生理:運動、營養、壓力管理…
  • 社會情感:服務他人、家庭關係、同理溝通…
  • 心靈:思考、價值觀、冥想…
  • 心智:學習、閱讀、創作、寫作…

當我閱讀到這四大面向,頓時發現這竟然跟每天我在做的事一樣。以前在工作中鮮少會停下來看看自己在這些面向的狀態,但在這一兩個月的休息過程中,我期待更有意識地過生活,而對我來說這代表「成為自由並具有掌控感」。能夠掌控身體、讓自己更有智慧、建立與人的關係,透過這些讓我在休息過程得到喘息。當我在學習時也是在療癒,在運動時也是在舒壓,在創作時雖然很需要靠腦力,但卻感到興奮及開心,不再為了別人做這些事,就更有讓生活更有掌控感。


讀蘇觀點:習慣需要持之以恆的建立

雖然沒有把所有習慣都分享完,但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七個習慣都很容易理解。(若想要了解所有習慣推薦買書閱讀:購書連結

我也很認同書中提到的,對所有人來說,這些習慣是一輩子的功課,每個人都有退縮猶疑的時候。要了解七個習慣不困難,但要持之以恆去實踐卻不容易,它們是常識,卻不見得會變成習慣。

而柯維也提到,當你認為某個最難執行的習慣,它往往就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習慣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,或透過方法來檢視,幫助自己持續建立這些習慣。

你也會喜歡的 5篇好文推薦

每週三中午更新文章。閱讀好書,分享好觀點。歡迎光臨 讀蘇觀點  讓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