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?學習一件新事或接受新工作時,最初總是充滿熱情與期待,每個小發現都令你感到新鮮,渴望能持續挖掘未知領域的寶藏。
但過不久,就會開始進入瓶頸期,感覺無聊甚至失落,想要學得更深入,但發現還沒有能力做到進階的要求,整個狀態不上不下的,灰心感也隨之而來,否定在這些期間投入的一切,甚至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天份,萌生放棄的念頭。
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各個領域中,不管是運動、音樂、職場技能甚至是學習建立關係上都可能會經歷到,所以你並不是沒有天份或不適合,只是正走在精進之道上,若想要專注精進,《精進之道》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持續前行的解答。
為什麼會想要讀這本書?
一直以來對「如何能學得又快又好」這個主題感到好奇。偶然聽到這本書《精進之道》,探討如何成為專家的歷程,而追求卓越,正是我對人生的態度。
閱讀後發現,書中談到的精進思維在很多書籍中也有提過。尤其是《刻意練習》,我認為兩本書的核心原則相同,不同之處在於《精進之道》側重如何持續走在精進路上的心態,而刻意練習就有較多實務的練習做法。若想要學會一項技能,我非常推薦這兩本書。
《精進之道》由喬治.李歐納(George Leonard)1992年出版,繁體中文版在2018年由遠流出版。這位已故知名美國作家,長期研究教育與人類潛能發展,是美國人類潛能運動的重要推手,書中用了許多與運動相關的例子來做說明。
雖然是30年前的著作,但其中對於學習的思維還是非常適用於現代。甚至認為在快速變動的時代,我們比以往更需要知道如何擺脫凡事都要追求速食、速效的觀念,讓精進累積成為我們的生活原則。
能夠在某領域成為大師的人,絕不只有天才,或幸運提早展開旅途的人;這條路開放給任何願意持續前進的旅人,不分年齡,不論性別,也不需要經驗。
打破對於精進曲線的想像:純粹為了練習而練習
在閱讀《精進之道》前,對於學習歷程的想像是一條持續往上成長的圓弧線,認為只要時間夠長,進步就能持續累積。但在書中作者打破了我對於這條線的想像,並且用實際學習打網球的過程來說明。
我們對網球的學習歷程想像如下:學會握拍、揮拍就能開始對打,享受在運動及競賽的快樂。但實際上的學習歷程卻是:你需要一直重複做相同的基本動作例如正揮拍,這個過程很單調又惱人,直到有一天你不再需要思考就能輕易出手後,才會感受到明顯的進步,覺得自己終於不再像個笨蛋,而下一步是繼續練習反手拍….若你想要去參加一場比較正式比賽,至少需要花五年的時間養成,聽到這裡多數人可能會想直接放棄走人。
而這緩慢的精進曲線長得像下圖。
這趟學習並非直線,而是短暫的進步衝刺期,接著是毫無進展的停滯期,接著又是短暫的成長期,再來又是停滯期…以此類推。
雖然我很驚訝地看到這樣的歷程,但回想在各個領域中的學習的確如此,沒有任何能一步登天的方法,甚至連每天進步的一點點都不容易被察覺到。
平緩的直線我稱為停滯期,在這期間看似原地踏步,沒有明顯的進展,但其實仍然在學習。而要如何衝破那停滯期,唯一的解法就是「純粹為了練習而練習」。這聽起來很傻,但我想這就是人生運作的原則,當我們學會做一件事不再只是因為目的性,才能真正享受在執行的快樂中,而累積從此開始。
關於成長的三種人生態度
書中用白話的方式,描繪出三種人在面對學習時的不同態度。讀完後,我也不禁反省投入某些學習時,是否也會常因為這樣的心態而沒辦法持續前進。
三分鐘熱度型
這類型的人在剛開始遇見新的運動、新的工作、新的人際關係,總是毫無保留的全心投入。他們熱愛某件事剛起步的過程,若以運動來舉例,有新的進步或突破,他會急於向家人、朋友演示所學到的一切,大肆宣傳希望得到關注跟鼓勵。然而,進入了停滯期,這種熱情迅速降溫,甚至找理由合理自己不在投入的行為,認為這項運動並不適合自己。
一旦當甜蜜期過去,就會開始降溫,甚至到冰點。
執著完美型
完美型的人做任何事要講究成效,一切都必須達到最終目的。就算是初學者,也希望一切表現得完美無瑕,至少要比同學進度超前才可以滿足自己。但可怕停滯期終究會來到,完美型人沒有辦法接受失敗,認為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導致停滯,所以用更高強度手段訓練自我,最終只會導致身心俱疲,沒有辦法享受在成長跟進步中。過程帶來的傷害,有時還會波及身邊的親友。
不思進取型
這又是不太一樣的思維,不思進取型的人,只要掌握了一點點訣竅,就會認為自己好棒,開始沈溺在這個階段,有沒有成長不是絕對的重要,感覺舒適最重要。
而這樣的人容易在停滯期停擺,甚至不進反退,他們對於平庸的生活感到滿足,對進步不再抱有強烈的渴望。
幫助你成為大師的五大關鍵
人類的特長在於「學習」,許多技能明明不在人類基因中,但人竟然能夠熟練精通,甚至在許多運動項目是同體型的動物中表現最佳優異。而要學會如何學習能夠過以下五個關鍵:
教學:找到一位好老師
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透過「模仿」而成,若能找到一位適合自己的老師,便會縮短學習歷程,更清楚方向。而老師在教學中很重要的是回饋跟讚美。書中提到,能在該領域做得好的人,不代表能教得好。而好的老師樂於讚美,給建設性的回饋,而不是透過打罵羞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。
練習:大師,就是每天在訓練墊上比別人多五分鐘的人
在前面提到了,「純粹為了練習而練習」的精進方式,當能感受到每一次練習所帶來的喜悅,就能幫助你在這個領域中更容易向前,並且持續走在這條路上。
其實無聊的感受,正是出於我們對新鮮事的迷戀。如果能夠細心體會每一次反覆,在熟悉的主題中找出微妙的變化,挖掘那無窮無盡的豐富,我們才會感受到滿足。
順服:有時候需要放棄已經習得的技能,這樣我們才能持續進步。
你會發現越是領域中的專家,通常越加謙卑,當承認自己不知道時,才能走在知道的路上。
這讓我想到先前在幫企業舉辦培訓課程時,也時常會遇到承辦窗口或是學員不理解課程設計,想要干預整體的進度及教學的方式,這不只會讓老師感受到不被信任及尊重,也會影響學員學習的成效,因為當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時,就錯失了倒空自己承接新的想法的機會。
在每一個階段調整好自己,做到歸零的準備。
意圖:在腦中播放過程畫面,在思考也在練習
我覺得這裡的意圖很像是《刻意練習》中談到的心智模型,在腦中將每個過程演練一遍,好像自己經歷過一樣,透過思考,想像跟感覺來練習。
意圖能轉化為動力,讓你在精進之道上走得更遠。任何領域的大師,也必定是描繪未來的大師。
挑戰極限
需要知道自己何時可以被逼出頭,挑戰自己的限度,但又不能讓自己太過以致冒險。這在重訓的過程一樣,當肌肉在被拉扯撕裂後才有機會變得更強壯。而更多時候我們面對具有挑戰的工作時,更能夠進入到專注的心流中,在那當中就純粹練習一樣。
最難之處不在於如何挑戰極限,而是如何把握平衡,一方面必須持續練習,永不間斷,不預設目的,另一方面又要面對沿途出現的誘人目標。
讀蘇觀點
這本書很容易閱讀,李歐納透過白話的生活舉例。拆解精進的過程,如何保持前進。在閱讀時不斷地想到剛踏入管理顧問業當業務的那段時期,因為天生並不擅長溝通表達,所以期望透過練習來彌補業務能力上的不足。每一天不論走路、騎車、洗澡…在所有空閒時間,我的嘴巴都在碎碎念,練習提案簡報、練習跟客戶電話時的應對,把業務主管當成我學習模仿的對象。
這促使我開始把練習變為習慣,在每一次重要的談話或決策後會在腦袋進行頗析,甚至練習若再來一次,我會如何回應。這不只是教會我如何當一位業務,而是教會我時常反思,更加卓越。
學習精進是一輩子的事,我還沒有成為大師,但期待繼續邁向人生的更高境界追求卓越。
你可能也喜歡的其他好書筆記
每週三中午更新文章。閱讀好書,分享好觀點。
歡迎光臨 讀蘇觀點 一起學習成長,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掌握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