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想要讀這本書?
會認識《我可能錯了》,是看到「森林僧人」這個名詞很酷,雖然我是基督徒,但還是忍不住好奇隨手拿了排行榜上的這本書,想說翻翻結果就停不下來了,看得好快,好多處都眼眶帶淚的看完。
全書訴說了作者比約恩・納提科・林德布勞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)的一生。放棄了人人稱羨的企業高管職務,轉而到泰國的森林出家當了 17年的僧人,2008年後還俗回到社會,因為不適應一般的生活,曾因憂鬱症而想放棄生命,之後又站起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,遇到一生的摯愛,結婚組成家庭,就在全心享受美好生活時,卻在2018年被判定「漸凍症」,最終與身體的痛苦並肩走向死亡。
這樣的經歷好像只有在電影中會出現,但比約恩卻只是順從自己的心,與生命共舞,而不是試圖控制它。
比約恩用真誠的文字,描述真實的人生。探討許多人生智慧,不論你現在在什麼階段,相信我,這本書一定有能夠打動你的部分。
多呼吸,少思考:別再漫不經心的判斷每一個念頭
比約恩在大學畢業後幾年,成功晉升為集團中最年輕的財務長。他知道自己成功,卻不快樂。在那些年間每天扮演一位經濟學家,但根本不懂得,為企業工作的動機何在?可能是——將股東的財務最大化。而這對人生來說有何意義呢?
又再一次面對焦躁不安的心,想透過冥想來幫助他拋棄腦袋中的所有意念,過程中思緒一直閃過「我在高階會議上該說什麼?」、「我怎麼這麼糟?」、「為什麼女友要跟我分手?」…他努力放下所有念頭將專注力拉回到呼吸身上。最後,稍為平靜下來,感受到督促行動的聲音提示著「是時候該往前了!」,兩天後他提出辭呈放棄所有的一切。
意念本身不是問題,而自動、漫不經心的判斷每一個念頭,才真是大問題。
曾經聽過一句話:「你的意念,並不代表你。」起初聽不太懂,但現在的我比較能明白,每天睜開眼,腦袋就會浮現千百種想法,有些想法讓你行動,有些想法讓你自責,而有些想法就只是一個想法,不能代表你是誰。
書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:
所有念頭中,最傷人的就是——我應該有所不同。
我應該更聰明、更勤奮、更富有、更有才華、更苗條、更成熟才對。你可以永無止境的卡在這些念頭裡。但你也可以緩緩地跨出來,然後臉上帶著微笑說:
「謝謝你的反饋。我們再聯絡。」
看到這我真的笑出來。我們很會跟朋友分享這些道理,但卻自願的讓自己內心受痛苦。放下自己的意念,將一切都看作笑話。這也是一種選擇。
「我可能錯了」,正確本來就不是最重要的
「下次,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、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,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,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,你的擔憂就會煙消雲散,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。」阿姜・賈亞薩羅繼續用他那近無懈可擊的泰語平靜的說:
我可能錯了。
我可錯錯了。
我可能錯了。
如此簡單,如此真實,又容易忘記的一句話。
這讓我想到,聖經中有一個故事,眾人想要用石頭打死行淫時被抓的女人,這時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,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。」他們聽見這話,就從老到少,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。
人都認為自己對眼前的事物很了解,也認為有能力決定和判斷各種是非好壞。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。不去預期生活按照自己認定或感覺該有的方式發展,這是一項智慧。
智慧是在未知前面謙卑
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。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卑。
有一個小熊維尼的故事,維尼跟小豬經過了他們的好朋友兔子先生的家門口,小豬說:「兔子真是博學多聞!」小熊維尼聽而不答,若有所思,過一會兒,他慢慢地說:「對呀…也許,這就是他什麼都不懂的原因!」不得不佩服維尼的智慧。
這讓我想到,因為我一畢業就加入在管理顧問產業中,比同年紀的朋友有更多機會,與顧問講師或是企業高管合作交流,從這些前輩們身上學到許多技能,建立我對於管理以及商業的思維。曾經的我會以一種很懂管理的高姿態,來評斷家人、朋友們的工作模式,這讓我的心充滿了驕傲和比較感,直到開始帶團隊也在其中受挫,才漸漸認清,書中寫的、別人做的,都不是自己的。原以為很懂的管理方法,那都只是書面上的意思並不是我的技能,更說不上具有什麼管理風格。
被自己的所知淹沒是一件可怕的事,就如同《精進之道》中講到的當你固守既有的所知時,也失去承接新知識的機會了。
但也請不要因不知道而自卑。企業講師郝旭烈 郝哥常在課堂中鼓勵學員說:「不知道,好驕傲!」當我們承認自己的無知,就走在知道的路上了。
成為在世上最想見到的樣子
出家生活不像是參加童軍團,不能想回家就能回家,還需要遵守兩三百條的戒律,過著我無法想像的嚴苛生活,舉例像是:一天只能吃一餐,而且不能決定要吃什麼,藉由化緣而得的食物,有什麼吃什麼。僧人也不能經手「錢」,比約恩有個經驗,因為需要渡船但他們不能乞討也不能使用錢買船票,所以就在港口外站了好久,之後終於有好心人來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,才成功渡船至對岸。
我光想到騎車要待轉(高雄式左轉)、趕時間時不要騎逆向小巷子、行人不能隨意穿越道路…面對簡單的交通規則都沒有把握永遠遵守了,森林僧人面對如此嚴謹的戒律,怎麼能一直遵循不打破規定呢?
書中分享到,有一次比約恩的老師阿姜・帕薩諾從泰國寺廟回家探親,親朋好友相聚飲酒歡樂,邀約阿姜・帕薩諾一起同飲,而他堅定地拒絕(不能喝酒是其中一條大戒律),
他們說:「又不在泰國,只喝一小口,沒有人會知道啦!」
阿姜・帕薩諾看著他們,沈靜又真誠地回答:「我會知道。」
這段故事,給我很深的感觸跟提醒。
我們怎麼做,不是因為哪本書或哪個人在意我們做過的事,只是因為「我會記得」。擺脫為別人而努力的人生,選擇對自己負責,活出自我的期待樣貌。
讀蘇觀點:成為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
再次翻開《我可能錯了》已經是離職後三個月(2024-09)。
第一次讀只是因為好奇森林僧人是什麼,但這次讀卻在書中看見了自己。跟作者一樣做了個深思又衝動的決定。有時候離開沒有為什麼,只為了順從自己的內心。
作者比約恩在書中很真實描繪出自己凡人的樣貌,沒有過度包裝,也不濫情,透過故事帶我們了解人生的智慧。很多以前看不懂的段落,這次讀越來越理解,例如:不管擁有什麼,一切都會過去、專注當下的美好、願意承認無知,更謙卑的過日子…等。
這是一本我會希望在人生的每個轉折處,反覆閱讀的一本書。
願我們都能用溫柔的心對待世界。
你也會喜歡的 5本好書推薦
每週三中午更新文章。閱讀好書,分享好觀點。
歡迎光臨 讀蘇觀點 一起學習成長,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掌握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