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慢速工作力》閱讀心得:3大原則擺脫倦怠、鍛造更高成就

作者一開頭就用了「偽生產力」來打臉現代多數知識工作者。
他說:「許多人看似做很多事情,但真正重要的事情,根本沒有完成。若是用可見的活動來估算生產成效,就是一種偽生產力。」

我非常認同。尤其是擔任業務主管時,經常看見有些夥伴每天電話不離手、會議開不停,但業績卻一直不見起色。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努力錯了方向。

這些「瞎忙」的行為,帶來身心的疲憊,但卻不能帶來實質的價值跟成果。

最近看太多關於效率跟生產力這一類的書籍,笑稱這是宇宙對我的提醒:小心「高效能謊言」,避免讓效率成為壓倒自己的武器。

像是在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裡說到,時間是有限的。而在《慢速工作力》中,作者更近一步強調,生產力也是有限的。

那要如何衡量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表現呢?我們常用工廠的產量或是工作的時間長短來衡量,可是每天坐在辦公桌前,處理無數的 Email,看似忙碌,但真的是高產能嗎?

而這樣的忙碌生活,真的有意義嗎?


揭露「偽生產力」的真相

作者 Cal Newport,同時也是暢銷書《深度工作力》《深度數位大掃除》《沒有 Email的世界》的作者,長期分享學習、工作方法及生產力相關內容。
在書中 Cal Newport 一開頭就用了「偽生產力」來打臉現代多數知識工作者。
他說:

許多人看似做很多事情,但真正重要的事情,根本沒有完成。若是用可見的活動來估算生產成效,就是一種偽生產力。

我非常認同。尤其是擔任業務主管時,經常看見有些夥伴每天電話不離手、會議開不停,但業績卻一直不見起色。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努力錯了方向。

這些「瞎忙」的行為,帶來身心的疲憊,但卻不能帶來實質的價值跟成果。


慢速工作力:不是偷懶,而是更聰明的工作哲學

作者提出了全新的工作哲學——「慢速工作力」。
別誤會「慢速工作力」不是要我們跟不上時代或進步,也不是要拋棄對於工作的抱負或野心,而是用一種更健康、可持續,也更貼近生活模式的方法來面對工作,並帶來實際成果跟價值。

我認為「慢速工作」,適合用在創作者,知識工作者,或是能自己掌握專案項目的工作者。
其中有三個重要原則:

  1. 少做一些事
  2. 以自然的步調工作
  3. 執著於品質

繼續往下讀,就會更了解這三項原則,如何幫助我們在職場中找到更好的平衡。

1. 少做一些事:擺脫瞎忙的陷阱

努力減少你必須履行的職責,直到你能輕易想像自己擁有綽綽有餘的時間來完成它們。借助較輕的負荷,更充分的投入和推展最重要的少數幾項計畫。

「少做一些事,不是少做一些產出」,聰明的工作者會知道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。就像《少,但是更好》中提到的,正確地做出選擇跟決策,來幫助自己減少心理跟身體的負擔,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具有效益。

而要有意識的減少所要做的事,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你可以從「限制專案數量」、「專注每日最重要的工」、「自動駕駛安排時間」…等方式來幫助你有意識的減少不具重要的事。

限制執行的專案量

不要同時執行過量的專案項目,每項專案都需要時間跟精力,保持專注能顧及品質。
這點很提醒我,因為業務性格,總想要追多,若無法有意識地限制自己,就會什麼都做,卻都無法完成。

專注每日最重要工作

你的待辦清單真的需要寫那麼多嗎?每天挑幾件最重要的事,其他的學會放手或延後。

而在工作中也常會遇到,同事或主管臨時派工。學習如何選擇選擇跟拒絕,會是在職場中的重要能力,雖然這會讓你看起來沒這麼好相處,但接受了工作,卻又做不完,更讓人困擾。

不是學習推託,而是如實透明的說明工作進度及安排,讓雙方都能夠在期待中完成工作。

安排自動駕駛模式

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,讓你的工作進入穩定的節奏,比如每天早晨用 30 分鐘寫反思日記,然後進入創作時間。

這點我也滿有感觸的,辭職後的生活,也是用自動駕駛的概念,來管理時間,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,身體更有熟悉感。


2. 以自然的步調工作:不追求一時,專注在長期目標

作者提到,像哥白尼、伽利略、牛頓、居里夫人…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,雖然一生有非凡成就,但他們的發現都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。他們尊重自己的節奏,他們在意一生的成果,而非短暫的作為。

不要倉促完成最重要的工作。相反的,讓它在有助於創造輝煌的環境,沿著可持久的時間軸以各種不同強度展開。

採集狩獵與務農畜牧的工作比較

書中提到一項有趣的研究,分析採集狩獵與務農畜牧哪種工作更愜意,並提供更多休息時間。研究指出,採集狩獵遠比務農花費更少的時間。雖然尋找獵物需要花時間,但在這過程中,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從事休閒活動;反觀務農,若一兩日不耕作,可能就會對作物帶來傷害。

我很好奇,人類為什麼,最終選擇了更趨於平穩,卻需要透如越來越多時間精力的事情,包含更久之後的投入在工業發展之中。這點書中沒有提到,期待能從其他書中挖掘這個原因。

建立更長期的計畫

短期目標固然重要,但長期計劃能讓我們更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。例如作者,在麻省理工攻讀博士學位時,設定了五年的寫作目標,這讓他即使在繁忙的學業中,也能穩步完成書籍的創作。

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在過程中會經常被眼前的忙碌拉扯。讓你在短期困難中仍能保持定力。也可以讓我們在沒有立即進展時更自在。

延長一倍的時間線

我們常常低估任務需要的時間,作者建議把時間加倍,能更有餘韻的完成,減緩被時間追著跑的焦慮感。

規劃較短的工作年

對於職場工作者來說,這或許有些挑戰,但作者建議我們為自己安排「固定休假」,例如每月選一天完全放鬆,或在年底規劃一段較長的休假時間。這種「工作-休息」的模式,能讓我們保持充足的精力和創造力。

我自己會在每一年,給自己兩週到一個月的休假時間(當然要跟老闆協調分配),在長時間的休息,真的會比短期休假來得充實,且不用一直轉換生活步調。


3. 執著於品質:讓成果帶出價值

執著於成果的品質,即便這意味短期錯失良機。運用這些成果的價值,為你的長期工作獲取越來越多的自由。

創作歌手女珠兒(Jewel),在太平洋沙灘的一間小咖啡店駐唱,每每開場都引來滿滿人潮,唱片公司紛紛被這景象給吸引,前來聽珠兒唱歌,並開出漂亮價碼,希望能與珠兒簽約,沒想到珠兒卻拒絕了一百萬美元的簽約金。高簽約金等於高期待,及高報酬。但她在意穩紮穩打的做自己喜歡的音樂,而不是快速的致富「扎實的木頭長得慢。」

決定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

而在意品質跟少做一些事相輔相成。我們不可能要求完成所有的事,又同時保持高品質。

賈伯斯(Steve Jobs)在重返蘋果後最重要的決定,就是將十幾款蘋果開發的電腦,精減為四條電腦產品線。產品簡化讓蘋果將心力集中在品質跟創新上。


讀蘇觀點:工作及生活的平衡在於,了解自己的有限

《慢速工作力》這本書讓我最大的啟發,就是認清「人的有限性」。我們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,但可以選擇最重要的事,並以自己的步調完成它們。選擇是很多書中都有提到很重要的人生原則,而作者又更強調要用更自然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生產。

如果你也覺得每天被忙碌追趕,不妨試試這套慢速生產力的哲學。相信我,慢下來,你反而能看清真正值得投入的事。

你可以這樣開始

  1. 每週一不安排會議:從專注自己的工作開始。
  2. 設定一個「自動駕駛時間」:例如每週三下午都需要做某專案相關的事,讓自己將重要的事件排程在項目中。
  3. 每一季找1-2天休假日:不管什麼目的,放個假,只是為了讓自己喘口氣。

你也會有興趣的 5篇好文

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閱讀心得:在有限的人生,活出自我的 4個重要選擇
《師父: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》閱讀心得:創業思維與經營的底層知識
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閱讀心得:真實面對人生最重要的提問,書中 4個重要提醒
業務心態:歸零、突破、再歸零的成長旅程
業務個人年度目標設定範例